招考资讯

RECRUITMENT INFORMATION

“地摊经济”重燃烟火气

2020-10-15


作者:

【热点背景】

5月28日下午,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,李克强总理在出席记者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,肯定成都发展地摊经济解决就业的做法。他表示,“前两周我看到报道,我们西部有个城市,按照当地的规范,设置了3.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,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。”6月1日上午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,地摊经济、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,是人间的烟火,和“高大上”一样,是中国的生机。总理两次肯定“地摊经济”,给小商贩吃下了“定心丸”,给“地摊经济”打了一剂“强心针”。

 

近日,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式,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评测指标中,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、马路市场、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。各地积极出台政策,推动“马路经济”的发展,促进恢复经济社会秩序,满足群众生活需要。

 

【关键词】地摊经济、马路经济

【综合分析】谈谈你对“地摊经济”的看法

 

一、提出观点

各城市在鼓励和引导“地摊经济”发展过程中,要做好人性化、精细化管理,避免产生交通、环境卫生、食品安全等新问题,让“地摊经济”成为城市的烟火气,而不是乌烟瘴气。

 

二、多角度分析

(一)积极影响

1.缓解就业压力。疫情对农民工返岗就业造成冲击,高校毕业生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,摆地摊门槛低、资金压力小、学历技能要求低、失败风险低,让一些无稳定工作、无专业技能的城市低收入群体实现自主创业,拓宽收入渠道,增加人民群众收入。

 

2.促进经济增长。制造业、建筑业、住宿和餐饮服务业、批发零售业等非数字化部分的服务消费遭遇全方位的冲击,“地摊经济”能促进夜间消费,快速释放消费潜力,推进消费升级,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。

 

3.方便居民生活。摆地摊省去了房租及装修费用,降低了运营成本,节省了交易费用,同质商品售价较正规商场低,市民购物多了选择余地,以较低的费用获得较大的效用,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。

 

4.丰富城市文化。地摊经济能够营造独特的城市街头文化,给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新去处,为游客展现了地方风土人情,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风景线,打造具有烟火气、时尚潮、国际范的城市新形象。

 

(二)衍生问题

1.交通拥堵问题。地摊流动性强,摆摊地点往往选择在交通主干道两侧、人流量大的商业中心或者大型社区的门口,占道经营会影响交通正常运行。

 

2.环境卫生问题。随地丢弃的果皮、塑料袋等垃圾及烧烤浓烟影响市容市貌,环卫工作压力大,打扫不及时导致商业区、居民区环境卫生条件差,一些摊贩的吆喝声、喇叭声还会产生噪音污染。

 

3.产品质量问题。马路摊贩大多无证无照,售卖的大都是一些低档的廉价商品,缺斤少两、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,而地摊的流动性较强,一旦出现不诚信交易,消费者权益很难得到保障。

 

三、对策或结论

1.完善机制,因地制宜。城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摊点摊区设置引导机制,明确可以从事占道经营的街道、路段、时段,定时定地设置流动摊贩临时摆放点,分时段、分区域经营,一街一策,一点一策。

 

2.加强监督,严格管理。城管、工商、交管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活动,严加管控环境卫生问题,要求商贩摊主经营活动结束后,及时恢复摊区环境卫生,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假冒伪劣等行为,对存在问题的摊贩停业整改。

 

3.优化服务,放管结合。管理部门应主动转变管理理念,由“驱赶型”向“服务型”转变,定期开展消防安全、食品安全等隐患排查和处置工作,指导经营者安全用气、用电,及时收集摊区商贩意见和建议。

 

4.文化加持,厚植底气。引导地摊经济发掘本地特色,融入当地文化元素,培育夜间经济主题街区、举办夜间经济特色活动、打造夜间经济文化品牌,释放“地摊经济”活力,展现独具特色的城市“道路文化”。

 

“地摊经济”考验城市治理能力,不能因为管理困难而选择“一刀切”。放开“地摊经济”的同时要注意将地摊纳入城市管理,在“放”和“管”之间找到平衡点,才是“地摊经济”的长久之道。